您好,欢迎进入上海经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上海经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化医学科教设备生产商

提供医学科教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安装,售后服务

400-881-8642
上海经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医药数字科普时代篇
发布时间:2024-05-09浏览次数:73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 数字科普发展前景

2772c6ab5f33c1cb7ae85e5a9c0f364.png 

一、数字科普渐成趋势

 

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了解信息,并将大量业余时间交给网络时,科普毫无疑问地翻开了新的一页。数字化的时代,科普必将面临数字化。数字科普是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科技知识,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并实现互动的过程,也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科普教育的过程。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行业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具备展品的收藏、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与教育的三大功能。中医药学内涵丰富,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的载体,是进行中医药文化保存、研究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尤其在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促进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对外教学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2]所以通过中医药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理解与认识,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概念和正确的保健意识,弘扬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

 

反观现阶段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发展情况,对可以看出在对科普功能的实现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高校博物馆的馆藏展示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开发不足。相比社会上的博物馆,许多高校中医药博物馆都是由原来的标本室、陈列室发展扩充而来的,展品类型往往具有学科专业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尤其是中医药博物馆,集中于传统中医药的文物收藏品不胜枚举,但展示的内容较为单一、陈旧,一个博物馆的展品再好,长期不变也会让观众感觉没有新鲜感,自然“回头客”就少了。而且还有大量的文物藏在仓库未被展现出来,资源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其次,高校博物馆与社会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少高校博物馆都位于校园深处,主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师与学生,部分还是封闭性展出,未对社会开放,外界社会不能及时获悉博物馆资源的信息,致使资源白白浪费。而高博科普人员主动对外宣传及科普教育的积极性与力度还不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宝贵的文化资源孤芳自赏。

 

二、数字科普的形式及优势

 

数字科普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多媒体技术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宣传外,还使用音频、视频、动画,甚至3D动画、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多种形式传播知识,激发人们对展品内涵的想象发挥,从科普教育角度讲展品可以传达出更多的信息与内容,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与灵感。成功的多媒体是观众在忽视其技术背后得到的感官享受,是惊叹在数字世界中迸发出的情感源泉[3]。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数字科普上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就是多媒体触摸系统。针对中医药类高校博物馆的数字科普首先可以把医药资料、声音、影响等资料,通过数字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触摸屏、投影灯设备,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馆内藏品。上海中医药大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触摸屏上的实践是计划建设有互动性和实用性的处方赏析、针灸的沿革、珍贵中药材真伪辨别、海洋药物四个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对中医的详细解说,可以使学习中医学者和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对中医药有更深刻的理解,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数字科普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化。对外建设网站,制作主页,利用互联网达到宣传自己和与外界联系进行线上科普教育的功能,在传播知识、文化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扩大了自身的影响。高校内的相关研究人员还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互联网上发表,以利于对该问题感兴趣的用户进行浏览,从而加强国际间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4]。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科普,可以达到馆藏文物资源存储方式“双轨并行”的理想效果:在保持馆藏文物资源实体物质形式传统管理方式的同时,还可以将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和三维模型等形式的馆藏文物资源转化为数据信息,形成新的馆藏文物资源信息存储方式,即高校博物馆全部馆藏文物资源都能够脱离其物质载体而实现信息内容的集成与再现[5]。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科普系统不仅发挥了传统科普的功能,还弥补了传统科普的许多不足,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真正走出校园,做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三、数字科普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并且中医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对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文物遗产与文化底蕴都十分丰厚的中医药学来说,加强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以此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美国博物馆协会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把为公众提供教育作为博物馆最主要功能之一。结合现阶段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在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科普,可以有效发挥博物馆的科普功能。一方面,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多术语对一般游客来说会有一定的障碍或者枯燥感,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的展览宣传,可以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既传达专业性的知识又增添几分趣味性。另一方面,那些没有来到博物馆的网民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博物馆的科普网站,查询科普知识,网上的科普知识可以涉及不同层次、深度的内容,满足不同需求的网民搜索,许多不方便前去博物馆参观、中医药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的游客都能自主选择知识学习,这就大大扩展了科普的对象与范围,加强了博物馆与社会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强化了科普的效果。


数字科普时代的到来无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例如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对数字技术的过分依赖,有害垃圾信息日益泛滥,也会出现网络炒作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加强保护,防止丢失损害等问题。

 

总之,处于数字化时代的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数字科普建设方兴未艾,许多工作亟待完善,加强数字科普是当下科普工作者的首要艰巨任务,达到更好地宣传中医药文化、思想,树立优良中医药博物馆形象的目的。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北京市网友
400-881-8642